一、作者简介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明初著明文学家。生涯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大哥,辞不履新,专心著作。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我方摆布照应人。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垂危告示,多数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建国文吏之首”,大哥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半途病死夔州(四川奉节)。著有《宋学士文集》。宋濂和刘基、高启被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全球。
二、文学知识
1.序:序是一种体裁体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本文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语的性质,多是勉励、推重、救济之辞。
2.书序:终点于引子跋文,一般是先容作者的生平,或成书经由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贵寓,或予以必要的指导。
3.赠序:赠序,即临别赠语,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代,一般是文东说念主之间以言相赠,抒发远离的某种念念想心理。序经常因东说念主立论,敷陈某些不雅点,终点于酌量性散文的一种体裁,内容多为勉励、赞美、推重之辞,本文即属于此类。
三、文题解读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后生马君则的文章。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东说念主早年谦让求教和勤苦学习的资格,勉励后生东说念主崇尚精采的念书环境,专心治学。文中灵活而具体地描画了我方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波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胜的条目加以对比,有劲地证实学业能否有所配置,主要在于主不雅尽力,不在天资的上下和条目的优劣,这种意志在今天仍有鉴戒说念理。
四、要点字词
(一)通假字
1.四支僵劲弗成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都被绮绣(被:通“披”,穿)
3.手指不可屈伸(屈:通“曲”,转折)
(二)词类活用
1.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这里指挂在腰间,率领。)
2.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名词作动词,入手。)
3.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4.主东说念主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再:这里作数词,两次)
5.无谓若余之手录。(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6.寓逆旅。(寓:名词作动词,寄住)
7.无鲜肥味说念之享。(鲜肥:姿色词作名词,鲜鱼和肥肉)
(三)古今异义
1.余幼时即嗜学
余:古义为我,今义为剩下,余下
2.走送之。
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步碾儿
3.以是东说念主多以书假余
是:古义:因此 今义:判断动词是;
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
4.益慕圣贤之说念
益:古义:愈加;今义:公正
5.尝趋百里外
趋:古义为奔赴;今义为趋势
6.门东说念主弟子填其室
填:古义:挤满;今义:填满 填充
7.未曾稍降辞色
色:古义:脸色;今义:表情
8.余立侍摆布
摆布:古义:身边;今义:简略
9.或遇其叱咄
或:古义:或然;今义:或者
10.卒获有所闻
卒:古义:终于 今义:小兵)
11.极冷烈风
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艰巨,穷尽)
12、寓逆旅
逆:古义为迎;今义为逆向,相背标的
13.媵东说念主捏汤沃灌
汤:古义为开水;今义指汤水
14.日再食
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
15.右备容臭(xiù)
臭:古义:香气;今义:(chòu)臭气,气息难闻
16.以中有足乐者
中:古义:心中;
今义:表边界
17.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今义:硕士后的学位
(四)一词多义
1.以:
(1)连词:终点于“而”,译为而,来(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不雅)
(2)介词:把,用 (以衾拥覆;生以乡东说念主子谒余;以书假余;撰长书以为贽)
(3)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4)表修饰,不译(计日以还)
(5)介词,前者译为因为,后者译为把(以是东说念主多以书假余)
2.之:
(1)结构助词: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代词,指书 (走送之)
(3)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孤独性(当余之从师也)
(4)无实义 (无鲜肥味说念之享)
(5)代词,抄书,宾语前置(弗之怠)
(6)结构助词,的(益慕圣贤之说念;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患:
(1)担忧,忧虑,动词 (又患无硕师名东说念主与游)
(2)忧患,名词(无冻馁之患矣)
4.故:
(1)因此,连词(故余虽愚)
(2)有意,有益,副词(余故说念为学之难以告之)
5.说念:
(1)学说,名词(益慕圣贤之说念)
(2)说,动词(余故说念为学之难以告之)
6.至:
(1)玉成,姿色词(色愈恭,礼愈至)
(2)到,动词(至舍,四支僵劲弗成动)
7.质:
(1)照应,动词(援疑质理)
(2)本色,禀赋,名词(非天质之卑)
8.色:
(1)脸色(未曾稍降辞色)
(2)心理(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3)表情(课外)
9.而:
(1)表篡改:但,却(足肤皲裂而不知)
(2)表修饰:(久而乃和)
10.卒
(1)同“猝”。仓促,急速 (行西逾陇卒)
(2)倏得 (则一火以应卒)
(3)死
(4)达成
(5)终于
11.慕
(1)仰慕(益慕圣贤之说念)
(2)叹气(略无慕艳意)
12.益
(1)愈加,越发(益慕圣贤之说念)
(2)加多 (增益其所弗成)
(3)公正,益处
(五)极端句式
(一)倒装句
1.弗之怠(狡赖句,代词“之”朽木不雕,动词后置。“之”捉刀录的事。“弗怠之”便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于)+名词(家)=介宾作状语是状语后置正本应是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二)不祥句
1.以是东说念主多以书假(于)余。
2.余则缊袍敝衣处(于)其间。
3.撰长书以(之)为挚。
五、要点语句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抄写完后,飞速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许卓绝商定的期限。
2.又患无硕师名东说念主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叫问。
译:又苦于莫得各人、名东说念主往来,向他们求教。我已经跑到百里除外,捧着经籍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求教。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或然遭受他的指责,(我的)气派愈加恭顺,礼仪愈加玉成,一句话也不敢辩护。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是以我诚然愚笨,但终于还粗略有所收成。
5.曰再食,无鲜把味说念之享。
译:每天只吃两顿饭,从莫得鱼和肉这么的东西不错享受。
6.余则缊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我却穿戴旧棉袄,破衣衫,生涯在他们当中,小数也莫得叹气他们的说念理。
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东说念主也。
译: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意的事,不合计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东说念主。
8.县官曰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译:朝廷每天供应膳食,父母每年给(他们)准备皮袍和绸衣,莫得受冻挨饿的缅想。
9.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支最,岂他东说念主之过哉?
译:他们的学业若是不精明,弗成养成精采说念德品行,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精心不足我的专一罢了,那处是别东说念主的错误呢?
六、内容梳理
1.本文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语,宋濂以我方年青时肆业的艰辛来警告年青东说念主要负责刻苦地学习。
2.本文陈述方面内容,第一段陈述作者少小时肆业之繁重和精心之赤诚专一第二段接纳对比的手法,叙说现在大学生学习条目之优胜,得出论断:“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不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第三段点明赠序的写稿配景和意图。
3.作者写学习时极为笨重的条目,主见是什么?
①作者认为,勤奋和笨重是互相连络的两个方面,有了主不雅的勤奋,一切繁重困苦都不错克服。这恰是学有所成的压根原因。
②率马以骥,以此来劝勉马生,但愿他勤奋、刻苦,学有所成。
4.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告成以自己资格相告,这么写有什么公正?
以自己资格相告,率马以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气派恳切,易于接管。
5.对比的使用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对比,想证实什么道理?通过对比,作者证实了学习条目的猛烈对学习恶果莫得决定性的影响。见效的垂危身分是肆业者的气派:要勤奋,要刻苦,要有恒心。6.全文写了哪些肆业的繁重资格?幼时借书抄录之艰;成年求师叩问之难。从师求教跋涉之艰;衣食粗陋生涯之苦。7.请写出两个与好学连络的典故。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和孙康)投环刺股(汉代孙敬、战国苏秦,也叫“头投环,锥刺股”)凿壁偷光(西汉匡衡)8.本文作者遴荐了哪些典型事例陈述我方的肆业资格?作者遴荐了三个典型事例,别离叙述他的学习条目、学习气派和学习顽强。一是借书。家贫无书,作者通过借书、抄书来已然学习。二是求教。既写先生严肃负责不苟说笑,又写我方谦让谦逊、负责讨教。三是负籍远游。写环境恶劣,我方受冻的苦状;又写我方缊袍敝衣,“无鲜肥味说念之享”9.宋濂的肆业资格,告诉了马生什么道理?诚然期间不同了,但宋濂的肆业精神,还有哪些值得咱们鉴戒?在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切身履行和体会告诉马生: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劳苦,智商获取好的成绩。诚然由于期间不同,学习的内容和主见在今天已有很大的差别,但他所讲的道理对咱们仍然具有启发和教练说念理。作者那种不怕笨重,勤奋好学,安于贫贱,不慕富贵的精神和对后学关怀关怀和谆谆训诫的气派,也都是值得确定的。10.就全文来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谈我方刻苦学习的资格的?致书之难: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不雅,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叩问之难: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东说念主弟子填其室,未曾稍降辞色。余立侍摆布,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路径之艰:负箧曳展,行深山巨谷中,极冷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弗成动。生涯之苦:日再食,无鲜肥味说念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11.说一说“被”“戴”“腰”“佩”“备”五个动词的使用以及“烨然若神东说念主”这一比方的作用。服从写出巨室子弟衣饰的华好意思,勾画出他们的形象,像神雷同光彩璀璨。与作者的寒酸相造成光显的对比,为揭示作者不慕富贵,以学为乐的精神意境作铺垫。12.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语,读后却莫得板起面目的说教之感,这是为什么?因为作者的气派真诚赤诚,陈述道理时循循善诱。作者勉励马生,苦心婆心,寓理于事。其事一为己事,一为东说念主事。叙己事,娓娓宛转;叙东说念主事,头头是说念;将我方的肆业之难与同舍生优胜的肆业条目进行对比,是以情真谛足。13.作者写稿此“序”的主见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压根原因是什么?进一步勉励马生愈加刻苦向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详细了学有所成的压根原因。七、中考辘集1.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决定的。2.衔尾全文,说说作者最终粗略学业有成的三档次由(用四个字)。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谦让求教;(兴致浓厚,信念坚定,心态精采)3.作者在憨厚眼前顶礼跪拜,不敢出言,你若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口头?要点:①尊师,应该谦善;②尊师口头应改,建议对等换取。4.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备的描画,其作用是什么?杰出了“同舍生”衣饰的隆盛,与我的“缊袍敞衣”造成光显对比,突显我的志趣场所。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苦东说念主也。”连络执行,谈谈从该句得到的启示。示例①:在生涯和学习中,咱们不要过分强调客不雅条目,而是要竖立野心,有所追求,咱们的精神全国就会充实而快意。为达到这个野心,悉数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示例②:唯有心中有追求,生涯中诸多贫瘠与灾难,咱们都能安心靠近。6.①段中写念书刻苦的语句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东说念主多以节假余”的原因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7.①段叙述了作者早年繁重肆业的资格,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幼时肆业的繁重,二是成东说念主后求师的繁重。8.作者写自之肆业资格有何作用?用我方肆业时的艰费力奋和太学生优胜的条目作对比,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专心致志。9.太学生学习条目的优胜发挥在哪些方面?(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波之劳,无冻馁之患)10.若何看待学习条目与学习猛烈之间的关系?条目不好,仍然能学得好,唯有能像宋濂那样勤奋专心,条目好,也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目的猛烈,对学习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见效的要害,是遥远坚捏“勤且艰”,专心致志。11.①段收场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艰辛发挥在哪些方面?(抄书之苦,求师之难,路线之艰,生涯之苦)12.宋濂在肆业时,对憨厚的气派若何?行为当代中学生,你若何评价这种师生关系?恭敬、尊重。示例:咱们应袭取和发挥尊师的优良传统。遭受问题,谦让向憨厚求教,并敢于发表我方的意见和概念。13.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照应;生涯苦,以学为乐,这种肆业精神对你有何启示?请衔尾执行,谈谈意志。示例:诚然咱们现在的学习条目优胜,远远卓绝了宋濂,但刻夺肆业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向他学习,不在生涯上攀比,专心致志,智商学有所成。14.文中从多个角度进行对比。从横向看,有同龄东说念主之间的对比;从纵向看,有今与夕的对比。问:作者主若是从哪两方面张开对比的?得出了什么论断?两方靠近比:①学习气派;②学习条目。论断:“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15.从①段看,作者送东阳马生的临别赠语可用三个谚语来详细,即业精于勤、忙里偷空和专心致志。16、文中①段哪些语句证实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好学的原因。①余幼时即嗜学;②慕圣贤之说念;③心中有足乐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奇迹,悉数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Powered by 摄影之旅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13-2024
ICP备案号:宁ICP备2024006119号-1